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云南省不斷加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建設,推動以“幸福里”社區為龍頭,以零工市場、公共就業服務站點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支撐的“四位一體”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帶動更多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奮斗驛站就業“幸福里”社區正在開展孕產婦照料技能培訓。(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供圖)
2023年,云南創新建設了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幸福里”社區新型勞務用工平臺,聚攏農村地區分散的勞動力,以“零工”形式助力群眾穩定增收,構建了產業發展、企業增效、群眾增收三方共贏的“幸福里”社區模式,并在全省進行推廣。
截至目前,云南已評審認定州市級以上就業“幸福里”社區56個,保障崗位需求24.9萬個,組織就地就近就業42.24萬人次,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穩定增收。
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壩鎮,集就業、創業、生活等為一體的和美家園就業“幸福里”社區將周圍分散的勞動力組織起來,服務當地350家藍莓、蔬菜等高原特色農業企業,解決企業用工和群眾務工“兩頭難”問題。
云南省紅河州蒙自市草壩鎮一處藍莓種植大棚里的藍莓。新華社記者熊軒昂 攝
蒙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方介紹,“幸福里”社區在每年藍莓產季提供“點單式”精準就業服務,在全力保障藍莓企業用工需求的同時,還能為務工群眾帶來每人每天120元到150元的務工收入。
據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統計,除了“幸福里”社區,云南還打造了174個零工市場和16432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通過整合社會各方資源,打通就業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沒想到才來一次,就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崗位。”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興街鎮居民楊洪英想利用空閑時間做一份零工,在西疇縣零工市場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她很快便找到了一份合適的工作。
西疇縣零工市場負責人李翠林介紹,市場內設置了求職招聘服務區、創業指導區等區域,工作人員會根據求職者意向、個人興趣、家庭情況等信息提出合理的建議,幫助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地處烏蒙山區的昭通市,是勞動力資源大市。昭通市近年來積極探索“零工市場+”就業服務模式,打造集崗位推介、技能培訓、創業咨詢等為一體的零工就業服務綜合體,提供全鏈條就業服務。今年以來,昭通市11家線下零工市場已累計服務2.3萬人次,發布零工崗位5.1萬個。
求職者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零工市場咨詢崗位信息。(昭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供圖)
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劉立志介紹,依托“幸福里”社區和零工市場,云南各級人社部門強化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的就業需求摸排、技能培訓、就業援助等功能,今年以來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47.27萬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67.23萬人次,扶持創業4.12萬人,提供創業金融支持73.2億元。
下一步,云南省人社系統將持續加強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就業服務能力,在公共就業服務中融入創業支持和技能培訓,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有力支撐,帶動更多群眾實現就近就地就業。